毕业二十年,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?
几天前,闺蜜老顾在朋友圈晒了两张照片,一张是前几天同学聚会在饭店拍的,一张是大学毕业照,还写了句“二十年后再相聚”。
和老顾说起来,她特别感慨:“毕业二十年,我忽然发现,自己和同学们除了同龄,几乎就没有相同的地方了,差距太大了!和有些同学比起来,感觉他们在天上飞,自己在地上
爬。”
其实老顾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差,朝九晚五的公务员,在小城里也算岁月静好。
为了反驳我安慰她的话,老顾一口气说了好多优秀同学的情况,我印象深刻的是女同学A,正在国外度假,没有出席聚会。
但是,她是聚会的主要话题。大家传看着她发的朋友圈:在伦敦的广场上喂鸽子,在瑞士雪山旁,在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,甚至有一张,背景是英国女王坐着马车……
没有人觉得她是炫富什么的,大家不约而同地觉得她就该过这样的日子。
有好的,就有不好的,有几个同学,在企业领着几千块工资,还住着结婚时的老房子,还有下岗的,干脆不好意思参加聚会的。
总之,曾经坐在一个教室里,听同一个课程,考同一张试卷的人们,二十年后,见识、阅历、资源、能力,已是天壤之别,然后哈哈一笑:“没办法,人家命好啊!”
放眼望去,除了个别含着金汤匙出生的“富二代”,没有几个人天生好命,那些过得越来越好的人,靠得不过是咬紧牙关默默努力。
我记得老顾说过,她和女同学A是一个宿舍,那时候,她们读的是个普通二本,学校功课压力并不大。
宿舍里的几个人经常一起逛街爬山打扑克。
只有A除外,她天天泡图书馆,以至于后来老顾她们笑称A“不是在图书馆,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”。
大一过后,A同学考过了英语四级,那时候,英语四级远不像今天这么普及,整个学校也不过三五个人考过了。
老顾她们也羡慕过一阵子,纷纷买了书,准备考试。但是,几个月后,陆陆续续放弃了。
后来,她们只见A早出晚归,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不知道她在做啥,直到毕业,她们急着找工作的时候,才知道A放弃了留校机会,考上了国内某知名大学的研究生。
研究生毕业后,A进了跨国公司,开始全世界飞。当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,优哉游哉享受岁月静好时,她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;当我们一年看不了十本书时,她一年看上百本。
所以,当我们努力买几千块钱一平米的房子时,她已经在深圳和国外有了自己的房子。
爱因斯坦说过:“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,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,也生产着懒汉、酒鬼、牌迷、赌徒,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,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。”
如果想成為更好的人,那么,就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,即使不成功,也会慢慢成长。